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MENU
  • 首 页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开放共享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研发与转化平台 标准服务平台 行业服务平台 检测认证平台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 开放共享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电子地图 留言反馈
触达前沿智能机器人世界
  • 视频中心
  •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Science Robotics封面:加州理工团队用电子皮肤控制机械臂,还能赋予多模式感知!

时间:2022-08-16 09:50:59 来源:网络

想要自如地操纵一台机械臂,只需在手臂贴上一片薄薄的‘电子皮肤’:

 

 

通过自己的肌肉运动来控制机器人,看起来是不是超酷!如果不想贴在手臂上,那贴脖子上试试:

 


你抬一下头,机械臂也跟着抬一下,不过这时间长了估计颈椎受不了,还是换回手臂上吧。

 

 

这片薄薄的‘电子皮肤’不仅能让机械臂像是长在自己身上一样控制自如,还能让机器人拥有多维度的感知能力!

 

 

这种感知包括接近、触觉和温度感知,机器人还能够感受到现场的有毒物质,如爆炸物、新冠病毒等,并通过实时触觉和威胁警报反馈通信给人类,比如让机器人去抓一个鸡蛋,如果抓得太紧有压碎蛋壳的危险,你的皮肤会感到“有点刺痛”。

 

这是一种由AI驱动的人机交互多模式传感机器人系统  (M‑Bot),来自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系高伟(Wei Gao)教授研究团队,并登上了《Science Robotics》期刊六月的封面,文章标题为“All-printed soft human-machine interface for robotic physicochemical sensing”

 

 

M‑Bot的核心是两片水凝胶“电子皮肤”:e-skin-R和e-skin-H,二者可形成一个闭环人机交互机器⼈传感系统。一片贴在机器人手指上,用于感知和检测周围环境;另一片贴在人类皮肤上,用于机器人的手部控制。

 

▍自研纳米墨水打印电子皮肤,让机械手能检测新冠病毒

 

在e-skin-R中,嵌入在水凝胶中的是传感器通过喷墨打印在皮肤上,就像喷墨打印机将文本打印到一张纸上一样,这里可不是普通的墨水,而是团队自开发的多种纳米材料墨水,可以低成本的将多种纳米材料等修饰在柔性基底上,并构建相应物理及化学传感器。

 

 

通过将银纳米线修饰在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上,构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可以赋予机械手触觉感知;

 

 

同时,修饰铂纳米粒子参杂的石墨烯和MOF-808/金纳米粒子的两种电化学传感器,在水凝胶帮助下能够分别原位检测微量的TNT与有机磷。针对新冠病毒检测,研究团队在喷墨打印的碳纳米管基础上,修饰有相应的新冠病毒突刺抗体,通过电化学信号的强弱实现对新冠病毒的原位实时检测。

 

▍用自己的皮肤实时接收反馈

 

e-skin-H充当人机交互界面,由四个 sEMG 电极阵列(通道)和⼀对电刺激电极组成,可以收集生理数据,采集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

 

 

在信号采集后,使用KNN模型解码肌电信号中的运动意图,手腕的简单轻弹即告诉机械臂向上或向下移动,人类手指的握紧或张开会促使机械手做出类似的动作;机器⼈可以在毫秒级的时间内模仿人类的手势,研究人员训练了包含上,下,左,右,抓握,伸张等六种手势,以实现机械臂及机械手的准确操控。

 

 

在机械臂向下移动到过程中,激光距离传感器首先被触发,反馈给系统,表明机械手下方有待测物体存在,同时降低移动速度以免过快接触而造成损伤。当机械手识别到物体接触,可以激活触觉和警报反馈,使用两个刺激电极之间的脉冲电流负载来通知人类,人类会感受到皮肤上的温和电刺激——“有点刺痛”。

 

 

在下一步进行抓握手势后,机械手抓住被测物体。在抓握动作完成后,又有多个压力传感器被触发,并同时启动相应位置的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对于所触碰的位置进行原位检测,根据信号强弱计算出相应位置的有害物质浓度,并得到有害物质在物体表面的分布情况。

 

▍未来将提高电子皮肤寿命

 

在赋予机器人感知能力时,多数研究都将焦点集中在物理信号的感知,如触觉(压力)传感,温度传感等;如果能够增加环境中的化学样品以及生物样品的检测,那将大幅提高机器人感知的应用范围,让机器人代替人类判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浓度,以避免人类潜在的暴露风险。

 

高伟(Wei Gao)教授团队设计的M‑Bot,包含了压力,温度,化学信号及生物信号等多模式传感,在监测压力与温度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爆炸物(TNT),神经毒气(有机磷),病毒(新冠病毒)等有害物质的高灵敏度原位检测。

 

除了机械臂,这种技术还被用在了多模式传感机器⼈船 (M-Boat)上,来检测水下化学品泄漏,可以识别泄露源的空间位置,实时检测周围分析物浓度,还能够在海水中执行连续的危险分析和自主泄漏跟踪。

 

 

“我认为我们已经展示了概念验证,” 高伟(Wei Gao)教授表示。“但我们希望提高这种机器人皮肤的稳定性,使其使用寿命更长。通过优化新墨水和新材料,我们希望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目标检测,并将它放在更强大的机器人上,让它变得更聪明”。

上一条:我国已成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下一条:仿人机器人赋予机器“生命” 机器替人不再是想象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

  1. 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来访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共促CR认证国际互认

    2025-07-25
  2.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传承文明之炬,探索未来之路

    2025-07-24
  3. 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静电安全规范》等三项标准工作启动

    2025-05-07
  4. 关于征集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的通知

    2025-04-29
  5. 共探高质量、发布新成果——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2025-04-27
  6. 镇江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赴机器人研究院考察

    2025-04-25
  7. 定立场,测关节,论数据-全国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于深圳顺利召开

    2025-04-25
  8. 我院承办的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

    2025-04-18
  9. 福州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动并接入国家级测评平台

    2025-04-15
  10. 安全性能国际接轨启新章——工业机器人CR认证新规研讨于沪召开

    2025-04-15
  11. 政企携手谋新篇---上电科领导西南行暨卡诺普机器人全系列产品CR认证签约仪式在蓉举行

    2025-03-12
  12. 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调研机器人研究院:肯定成绩,寄予厚望

    2025-03-10
  13. ABB全系列机器人CR认证战略合作签约

    2025-02-25
  14. KUKA机器人再添新认证

    2025-01-27
  15. 国评中心与京沪两地人形机器人共建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

    2024-11-20
  16. 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正式成立

    2024-11-22
  17. 守安全底线、 保本体可靠、促智能发展,全国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会议顺利召开

    2025-02-27
  18. 我院专家获得"机器人"领域国际电工标准化1906奖

    2024-10-14
  19. 国评中心(总部)为安川颁发机器人洁净级认证证书!

    2024-09-25
  20. JAKA拿下协作机器人全系列CR认证“001”证书

    2024-09-19
  21. KUKA全系列机器人获得CR认证

    2024-09-14
  22.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行业规范检测与技术分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2024-08-25
  23. 国评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正式揭牌!

    2024-08-24
  24. 首届智能机器人分级分类评价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24-07-05
  25. 上海成立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

    2024-06-25
  26. 【研发成果】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移动机器人面市!

    2024-06-20
  27. 机器人赛道逐渐拓宽,人形机器人正当时?

    2024-07-01
  28. 【祝贺】艾利特CS系列协作机器人通过100000小时MTBF测评!

    2024-01-03
  29. 协作无界,“加”速未来—2023首届中国(盐城)机器人+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在盐城顺利召开

    2023-12-25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 开放共享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人才管理
    用人理念 职业发展 员工风采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电子地图 留言反馈
  1. 官方微信视频号

  2.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

021-62222910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800号18号楼

版权所有©2001-2021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沪ICP备18037447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397号网站地图

  • 首页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 开放共享
  • 人才管理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