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MENU
  • 首 页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开放共享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研发与转化平台 标准服务平台 行业服务平台 检测认证平台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 开放共享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电子地图 留言反馈
触达前沿智能机器人世界
  • 视频中心
  •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1小时灌进100多个西湖,各类机器人已经在救援郑州的路上!愿平安

时间:2021-07-23 16:18:00 来源:网络

前言:国产工业机器人,如何击败国外四大家族?

 

7月20日下午4-5点,接近下班晚高峰期,千万人口郑州城,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这1小时的降雨量,相当于150个西湖水灌进了郑州,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降雨量更是直接达617.1mm,可以说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相当于灌进300多个西湖的水量,直接压垮了城市排水系统。

 

持续不断的超强暴雨也让整个河南遭遇紧急灾情,省内包括安阳、鹤壁、焦作、新乡、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等在内,诸个城市已经内涝严重。

 

郑州暴雨

 

如此极端的灾害条件下,各方闻汛而动,除了紧急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战士,一些机器人相关公司也在积极提供技术装备予以支持。在本次灾难救援中,空中的无人机、水面上的救生机器人、水底的水下作业机器人都正在为抢险救灾出力。

 

▍科技救灾进行中

 

空中的无人机主要是用于灾情侦查,让救援人员对灾情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是救灾成功的关键前提,作为机器人的一种,无人机能通过空中跨越式巡检的方式快速了解灾情,进入狭窄通道和建筑,还能精准定位伤员,辅助消防人员快速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用无人机辅助抢险救灾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水面上的机器人主要用于救援实施。由于洪涝灾害中,水下情况不明,急流之下危机四伏,导致实施救援难度陡增,救援过程中伤亡事件数不胜数。遇到人员落水的情况时,传统的近距离救援采用人工抛投救生圈,但人工投掷的指向性差,易耽误黄金救援期,而远距离的救援则采用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赶往现场,为确保救援安全,冲锋舟上需配备2名以上人员共同施救,特殊情况,还需要救援人员下水施救,洪水区域的水况复杂,整个救援过程耗时耗力,且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风险。

 

在此情况下,水面救援机器人、无人船等设备的应用,不仅可迅速抵达危险水域实施救援,同时也能保障救援的及时、有效和安全。

 

云洲智能“海豚1号”

 

当前,云洲水面救生机器人生产商珠海云洲智能,已经于21日凌晨2时送往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首批118套“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海豚1号”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宽0.83米,长度只有1.15米,自重只有13公斤,但具备35分钟长续航、800米超远距离遥控、200千克负载能力等特性。

 

遇到险情时,只需将云洲救生机器人抛掷水面,救生机器人即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到安全区域,全过程救援人员无须下水,只要在岸边或船上遥控施救,既保障救援效率与质量,也能避免救援人员意外伤亡。去年7月,该水面救生机器人就曾投入到江西、湖北等地参与抗洪救灾。

 

而水下的机器人则能深入水下侦查、搜寻和作业,让救援人员实现对水下水面情况全掌握,并且能够协助救助打捞,同时,在灾汛情况下,机器人还能通过配置高清摄像头爬入管道之中,很好的对地下管道情况进行检测,从而保障汛期中后管网的畅通无阻。

 

深之蓝机器人出发前,图源:深之蓝Sublue视频号

 

当前,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发商深之蓝就捐赠60台价值30万元的专业水下救援机器人驰援郑州,当前,这批物资已经随着天津滨海蓝天救援队抵达郑州开始协助救灾。深之蓝刚在2020年11月获得2亿元Pre-IPO轮融资。

 

▍新技术投入救灾

 

无人机和无人船的结合体,空潜两栖无人机“哪吒”,也已经投入使用。

 

“哪吒”由上海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成功开发,是将水下滑翔机的设计理念与无人机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有机融合,具备垂直起降与悬停、水平飞行、水下滑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研究成果曾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海洋工程》上。2020年,“哪吒”已具备50米级水下航行能力、5公斤装以及良好的空中运动能力和跨岛能力。

 

空潜两栖无人机“哪吒”

 

“哪吒”可以在暴雨洪涝灾害中发挥作用,因为它既可以空中飞行,快速搜索定位落水者,引导地面人员进行施救,又可以潜入水下航行,探测已被淹没地段的情况,“哪吒”的固定翼是空中的飞行翼,采用折叠结构,入水以后通过机械自锁装置,可以实现入水后机臂折叠、出水前机臂展开,上升时可以成为滑翔翼,旋翼则可以实现在水、空跨界过程中的稳定起降。其耐蚀高速电机则采用和传统水下推进器动密封完全不同的技术,既能在空中高速飞行,也能在水下承压,是其技术团队五年公关的成果。

 

▍水下机器人未来前景巨大

 

天空、陆地和海洋,是人类探索与发展的三大主要方向。在抢险救灾中崭露头角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当前也是投资最热门的方向。原先是作为海洋探索的重要利器和智能装备,如今也在更多场合体现出了可能性。

 

在原先,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水下极限工作的机器人,由于水下环境恶劣、复杂,人类在进行水下作业时需要面临较大的危险性,且人类潜水深度也较为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下机器人成为了辅助水下作业的重要工具。

 

但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应用功能也逐步完善。

 

与爆发出了千亿级市场的无人机行业类似,水下机器人也是一个能够同时面向C端和B端用户的行业,例如潜水运动、水下摄影、影视娱乐、水下休闲等消费级应用以及方心未艾,水产养殖、管道清理、科研考察、水下救援等企业级应用也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正处于大规模装备机器人的前期。此外,抢险救灾、水下安防、水质监测、国防安全、水利水电、刑事侦缉、科研考古等特殊场景,也对于水下机器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深之蓝水下消费级机器人

 

在具体应用表现上,在安全搜救领域,水下机器人已经用于水下基阵协助安装或拆卸过程、船底走私物品检测功能、水下废墟或坍塌矿井搜救等项目、海上救助和近海搜索。而在科研教学领域,水下机器人也可以用于水环境、水下生物的观测、研究和教学,并且通过海洋考察、冰下考察观测地质情况。在船舶河道领域,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船体、水下锚、推进器、船底检测等,保障出海人员的安全;码头及码头桩基、桥梁、大坝水下部分检查,帮助出海人员顺利返回岸边。在能源产业领域,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对核电站反应器和管道进行检查,对探测到的异物进行取出;其次对水电站船闸、水电大坝、水库堤坝等进行检修。

 

▍资本助推攻克难点

 

近段时间以来,水下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也如火如荼进行着。除了前文提到即将准备上市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商深之蓝,机器人大讲堂也还曾报道,成立于2016年水下机器人公司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潜行创新”)也在近期就连续获得近亿元A轮、Pre-B轮融资,至今已完成4轮融资。而成立于2015年的水下智能装备企业博雅工道也在2020年底完成亿元C轮融资,目前已经共完成了六轮融资。

 

博雅工道水下机器人

 

但除了几家掌握核心技术的水下机器人龙头企业,水下机器人行业整体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相关技术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整个供应链市场也都不是非常成熟。

 

一般而言,水下机器人在不同环境工作,需要配备不同的零部件,例如巡检的需要配备了摄像机、照明灯,而巡检作业则需要加上机器臂、力觉传感器等装置,深海作业则需要通讯模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确保工作人员信息准确。

 

潜行创新水下机器人

 

同时由于水下工作环境复杂,水中溶解的杂质和悬浮物多,水声干扰较大,所以水下机器人的传感器普遍存在着误差现象,同时浮力应对、密封性问题、水下平衡、相关配套零部件缺乏、信噪比降低、细节模糊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技术还比较欠缺和落后,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想要实现水下图传、续航、操控等功能,也存在通讯、遥操作等更大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难关。

 

▍结语

 

目前,我国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已取得较大进步,随着大量新增涉水设施等诸多新兴场景需要高效智能化新型装备,水下机器人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加上消费级市场的需求增加,水下机器人在总体控制、模块化部件、智能传感器、综合定位及导航系统等方面的研发空间巨大,在各个领域还存在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水下机器人已经处于市场爆发的前夜。

 

在我国发展智慧海洋的战略助推下,我国对水下机器人的需求仍将扩大,预计至 2025 年还有 2-3 倍的增长空间,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但也更需要企业沉下心来钻研,积极攻克核心技术,同时资本能给予更多时间,迎合市场发展规律,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最后,也祝愿本次河南能在各类机器人的助力下早日渡过难关!河南加油,中国水下机器人加油!

 

上一条:不用电路控制的机器人!加州大学开发出气动逻辑系统,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弹钢琴
下一条:机器人让我这么干”:研究发现机器人可以鼓励人们的冒险行为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

  1. 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来访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共促CR认证国际互认

    2025-07-25
  2.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传承文明之炬,探索未来之路

    2025-07-24
  3. 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静电安全规范》等三项标准工作启动

    2025-05-07
  4. 关于征集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的通知

    2025-04-29
  5. 共探高质量、发布新成果——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2025-04-27
  6. 镇江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赴机器人研究院考察

    2025-04-25
  7. 定立场,测关节,论数据-全国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于深圳顺利召开

    2025-04-25
  8. 我院承办的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

    2025-04-18
  9. 福州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动并接入国家级测评平台

    2025-04-15
  10. 安全性能国际接轨启新章——工业机器人CR认证新规研讨于沪召开

    2025-04-15
  11. 政企携手谋新篇---上电科领导西南行暨卡诺普机器人全系列产品CR认证签约仪式在蓉举行

    2025-03-12
  12. 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调研机器人研究院:肯定成绩,寄予厚望

    2025-03-10
  13. ABB全系列机器人CR认证战略合作签约

    2025-02-25
  14. KUKA机器人再添新认证

    2025-01-27
  15. 国评中心与京沪两地人形机器人共建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

    2024-11-20
  16. 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正式成立

    2024-11-22
  17. 守安全底线、 保本体可靠、促智能发展,全国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会议顺利召开

    2025-02-27
  18. 我院专家获得"机器人"领域国际电工标准化1906奖

    2024-10-14
  19. 国评中心(总部)为安川颁发机器人洁净级认证证书!

    2024-09-25
  20. JAKA拿下协作机器人全系列CR认证“001”证书

    2024-09-19
  21. KUKA全系列机器人获得CR认证

    2024-09-14
  22.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行业规范检测与技术分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2024-08-25
  23. 国评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正式揭牌!

    2024-08-24
  24. 首届智能机器人分级分类评价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24-07-05
  25. 上海成立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

    2024-06-25
  26. 【研发成果】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移动机器人面市!

    2024-06-20
  27. 机器人赛道逐渐拓宽,人形机器人正当时?

    2024-07-01
  28. 【祝贺】艾利特CS系列协作机器人通过100000小时MTBF测评!

    2024-01-03
  29. 协作无界,“加”速未来—2023首届中国(盐城)机器人+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在盐城顺利召开

    2023-12-25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企业文化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服务 机器人成果荟 产业集群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 开放共享
    实验室 标准查询 技术分享 订阅服务 活动报名
  • 人才管理
    用人理念 职业发展 员工风采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电子地图 留言反馈
  1. 官方微信视频号

  2.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

021-62222910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800号18号楼

版权所有©2001-2021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沪ICP备18037447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397号网站地图

  • 首页
  • 关于机器人研究院
  • 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 开放共享
  • 人才管理
  • 联系我们